接下來一系列文章是寫給對攝影有興趣又不知道如何下手,或是已經下手了可是不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的人。預計會從相機鏡頭等等的硬體開始,接下來會介紹一些基本的構圖和拍照的重點,最後來介紹一些簡單的修圖技巧。
因為我沒受過專業的拍照訓練,也沒有專人指導過,就按照自己的經驗和看過的文章去寫了,所以如果有任何地方和你的認知不同,那不用懷疑,一定是我寫錯了,麻煩糾正我,都瞎。
拍照好好玩系列之一:選一台相機
文章一開始一定是廢話,廢話就是想要玩攝影一定要有相機,但是相機要怎麼挑,如何挑一台適合自己的相機?
那我們只好先來認識一下相機,大致上依照功能和用途,相機約略可以分成:
機械式與自動式
1. 機械式相機:通常指沒有測光系統以及自動對焦功能的全手動相機,包括測光、對焦、捲片等等都必須透過手動完成,有些機械式相機會有非常陽春的測光功能,優點是非常耐用,缺點是入門門檻較高,經典機如Nikon Fm2到現在仍有不低的價格。
2. 自動式相機:有自動對焦功能、測光系統和捲片功能的相機,傻瓜相機即屬於自動相機,另外目前傳統相機為數最多的交換式鏡頭相機通常也屬於自動式相機。
單眼與雙眼
1. 單眼相機(Single Lens Reflex,SLR):具有五稜鏡與反光鏡的相機,這類相機的特色是從觀景窗看出去的景象即為拍照時的景象,缺點為必須使用反光鏡,因此機身體積較大,為目前主流的相機。
單眼相機的結構圖(Fig. from Wikipedia)
2. 雙眼相機:從觀景窗看出去的景象不會隨著鏡頭焦長而改變,優點為相機體積小,成本低,不能伸縮鏡頭的傻瓜相機通常屬於這種類型。
雙眼相機的結構圖(Fig. from Kodak)
3. 測距連動相機(Range Finder):利用相機的機械裝置以三角定位法求出主體距離,並將對焦系統連動,也有人把他視為雙眼相機的一種,萊卡相機多數屬於這種類型。
數位與底片
1. 數位相機:以感光元件(CCD;CMOS)感光,記憶體(CF、SD、MS卡)作為儲存媒介的相機。
2. 底片相機:以底片作為感光和儲存媒介的相機。
交換鏡頭與非交換鏡頭
1. 交換鏡頭相機:鏡頭與相機分離,可交換不同鏡頭使用的相機。
2. 非交換鏡頭相機:鏡頭與相機結合,不可拆卸的相機,部分非交換鏡頭相機可在鏡頭前加裝增倍鏡、廣角鏡或近拍鏡等等的輔助鏡頭,但仍屬於非交換鏡頭相機。
介紹了很多種類的相機,但是其實對選購相機完全沒有幫助XD,要選一台適合自己的相機,其實端視想要拍的是什麼樣的照片,以及個人的癖好。
舉例而言,雖然現在數位相機當道,但數位相機有他致命的缺點,就是長時間曝光,即使是頂級的數位相機,在超過五分鐘的曝光時間之下,還是會因為感光元件過熱而使畫面產生雜訊,拍夜景會變成滿天星斗,因此想要拍夜景甚至星軌的話,數位相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但數位相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隨便拍而不心痛,有人建議初學攝影不應該使用數位相機,而應該使用底片相機增加拍照前的思考有利於進步。我個人是認為數位與底片對於學習攝影各有利弊,數位在創意上佔上風,而底片可能在精緻度上佔上風,如果荷包允許的話,同時擁有底片機和數位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沒那麼多錢,那麼在沒有要把照片放大到去比賽,沒有要拍長時間曝光的夜景的情況下,我比較建議買數位相機。至於有些人特別鍾愛底片的色澤,又是另一種考量了。
手動控制是學習攝影的必備條件,能手動控制光圈快門,才能享受的攝影的感覺,因此選擇一台能調整光圈快門的相機是必須的。
單雙眼與機械自動的選擇,則依照個人的喜好來決定,兩種相機各有優勢,不過最決定性的差異還是在帥氣度與爽度上,拿一台萊卡走在路上就是比較爽一點,當然,鏡頭也必須是萊卡的。
決定好相機的類型之後,接下來考慮的是相機的性能與價格。性能方面,以自動相機而言,比較需要注意的有:
1. 測光模式:通常越高級的相機擁有越多種的測光模式,例如評價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局部測光、多點測光等等,一台擁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和評價測光的相機已經足以應付大多數的狀況,其中又以點測光最為重要,不十分建議購買沒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
2. 對焦點:可分成中央一點,三點、五點、九點甚至可以到四十五點,原則上中央點對焦幾乎可以拍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情境,多點測光用以應付少數的特殊狀況。
3. 觀景窗視野率:也就是觀景窗看到的景象涵蓋拍攝的畫面的比率,通常看到的景象會較拍攝畫面略小,越高級的相機涵蓋率越高,視野率在95%以上已經足夠。
4. 最高過片速度:也就是連拍速度,依照拍攝需求來選擇最高連拍的速度。
5. 反光鏡預鎖:需要高穩定度的攝影時需要,避免拍攝時因為反光鏡的翻起而晃動,通常專業機才具有這樣的功能。一般拍照不太需要。
6. 最高速閃燈同步:一般相機受限於快門簾結構,通常支援最高的閃等同步約在1/200秒,超過這個速度的快門下打閃燈可能會因造成受光不均勻的情形,某些較新的相機有支援最高速閃燈同步的功能,一般拍照不常用到。
7. 景深預覽:在拍照前預縮光圈來顯示拍照時的景深,不算必要的功能,效果個人認為不好,還是以經驗為主。
8. 眼控對焦:特殊功能,但實用性很低,個人認為不需要。
9. 追焦:持續對焦,用於拍攝不斷移動的物體時,但適用的情形不多。
10. 後簾同步閃光:閃燈閃光的時機,一般為前快門簾同步閃光,特殊情形需要使用後快門簾同步閃光,但機會不多,可以不必要。
另外數位相機還需要考慮到:
1. 像素:依照輸出的需求決定相機的像素,兩百萬像素的數位檔洗成4*6的照片已經足夠,一般五百萬左右的像素可以滿足大多數輸出需求。
2. 畫幅:也就是鏡頭焦長需要換算的倍率,一般數位相機由於感光元件面積的影響,都會擷取中間的部分作為成相,以換算倍率1.6而言,一顆20mm的鏡頭裝載1.6倍率的數位相機上,拍出來的效果會等於32mm的鏡頭裝在底片相機上的成相,換算倍率越小,通常相機越昂貴。
3. 色偏與白平衡:數位相機由於感光元件內建,因此不同感光元件以及運算韌體皆會影響成相色偏,這部分雖可透過後製調整,但避免麻煩,可以選擇自己較喜歡的廠牌。另外許多數位相機可調整白平衡,對色偏較注重的人至少應該選擇一台具有手動白平衡功能的相機。
4. 感光度:大多數位相機支援到ISO400,大多場合使用到ISO400的感光度已經足夠,過暗的場合還是建議使用補光或是腳架,太高的ISO值通常會影響成相(這點在高ISO底片也一樣),除非特意要表現高雜訊的感覺。
決定好所需要的功能之後,接下來就是選擇價格,新相機的價格不會差異太大,但就傳統相機而言,我個人建議買二手相機是很好的選擇。台灣的二手相機市場不小,多多注意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很不錯的相機,尤其底片相機,尤其是機械式相機的損壞率很低,只要找個懂相機的人一起去面交不用擔心太多。但數位相機屬於電子產品,感光元件又有其拍攝限制,因此願不願意買二手就見仁見智了。
尋找二手相機除了拍賣網站之外,傳統相機以Keybuy,數位相機以DCVIEW為最大的二手交易平台。
除了二手相機之外,尋找已經停產的相機將會更加划算,尤其是新一款機種出現而被取代停產的相機,此種相機價格通常會大幅滑落,折舊率非常高,以我購入多次的Canon EOS 5來說,價格約在4-5000,而功能差不多的EOS 3二手價格卻要它的兩倍,可以說是c/p非常高的一款相機。
買好相機,下次來了解一下你手上的相機。
PS:
畫幅倍率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面積小於傳統的底片,因此在拍攝的時候,沒有辦法涵蓋鏡頭所有拍攝的範圍,而只會對畫面的中間部分進行裁切。舉例而言,就是用同一顆鏡頭,同一個位置,傳統相機可以拍到十個人,而數位相機可能只會拍到中間的九個人甚至八個人,因為外面的畫面超過了感光元件的範圍。
畫幅倍率是一種比較方便的判斷,可以很快換算出鏡頭從傳統相機換到數位相機,涵攝範圍會等於什麼焦長的鏡頭的範圍,但實際上將20mm的鏡頭裝在數位相機上與32mm的鏡頭裝在傳統相機上,拍攝出來的感覺會不同,因為壓迫感,立體感和相差等等的問題存在。
最近也有些廠牌推出全畫幅的數位相機,也就是把感光元件做的和底片一樣大,因此等效焦長在傳統相機與數位相機上是相同的,藉以解決畫幅的問題,但要價很高就是了。
1 則留言:
老師,畫幅的地方不懂(舉手發問)
張貼留言